2008年12月14日星期日

抗壓與解壓~~轉載文章

朋友轉寄分享的一篇文章,覺得挺有意義的,所以跟大家分享
不論在哪工作,都有一定程度的壓力
大家或許也都用著不同方式給自己解壓
但是~有時後你真的發現自己的壓力了嗎?或者應該說你正視過自己的壓力沒有?!
可是在現在不景氣的狀況下,壓力應該是更大吧~
老闆真的有機會給你舒壓或者自己有條件可以解壓
看起來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
大家都好好保重自己身體吧~


傳家寶 你無法照顧好客戶,除非你先照顧好員工。 出自:保羅‧歐菲拉 (Paul Orfalea)~美國金革影印連鎖(Kinko's) 創辦人


省思錄:抗壓與解壓 石滋宜/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
 「人生有很多壓力,有些人缺少抗壓的能力,輕則精神衰弱,重則罹患憂鬱症,甚至自殺,自我了結生命。人生在世,要能活得快樂,首先要訓練自己對別人的語言有抗壓力,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讓每個人都說我們歡喜聽的話,我們也沒有辦法讓每個人都給我們好臉色看,甚至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不友善,我們都要有抗壓的能力。」~星雲法師

啟示: 「怎樣建立起有效率的團隊?」
可能有些老闆會把焦點放在他所聘用的員工身上,這原本無可厚非,但我會再提醒:想改變別人,也要先反省自己,自己在壓力下能承受多少?在面對壓力時,你給同仁什麼樣的感覺呢?有適度地宣洩壓力? 
要抗壓首先要懂得解壓。 
釋放壓力跟保養身體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,尤其在這個供過於求的世界,企業或組織從上到下,想要快樂的過活確實不容易。這二個問題也是互相牽連的,如果壓力長時間的累積,而沒有有效的釋放管道,精神上的痛苦必定會影響身體健康。 
事實上,每個情緒都是自己引起的,然後再影響你所做的行為。事件本身不會產生任何情緒反應,而是你的想法讓事情變成情緒的來源。自己能決定本身的態度和行為,在團體中也是一樣的道理,如果每個人能學習控制情緒與偏見,這樣就比較能就事論事,看得到問題所在。 
所以我常鼓勵企業的朋友們,學著放空自己,承認自己的不完美,不要急著判斷,在決定之前學著去傾聽不同的聲音,從外太空來看自己。很多人會以為改變情緒的方法,關鍵是使他人或事情改變。但事實上自己的情緒掌控在自己手上,你因此變得有力量。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,而你的感覺也將因此而有所改變。(黃祖強整理)

疾病是自己創造的吳清忠/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特約顧問
 在現代醫學中,除了在生理上分有許多學科,如內科、外科、心臟科、腸胃科、泌尿科….之外,更把心理醫生和生理醫生分得更遠。但是中醫就不同了,中醫的理論心理和生理是一體的,是互相影響的,根本不能分科。 
肝主怒、心主喜、脾主思、肺主悲、腎主恐。這是中醫對於五種主要的情緒和五臟之間關係的陳述。也就是說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悲傷肺、恐傷腎。而怒傷肝,肝傷了人更容易怒,多數情緒都很容易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圈,愈來愈容易發怒。 
開始時可能偶而發怒,隨著「怒傷肝」肝火愈傷愈旺後,發怒的頻率愈來愈高,本來一星期一次,慢慢的進展到兩三天一次,最終演變成每天發怒,甚至經常處於怒氣充盈的狀態。這樣的人實際上是無時不刻不在「傷肝」,這時得肝癌的機會就很大了。實際上怒和急都會傷肝,肝癌的人不是很容易發怒,就是性子很急。 
脾主思,思的情緒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悶氣,而且還時時記掛著。同樣的開始時只是略有這種傾向,偶而生悶氣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生悶氣的頻率愈來愈高。最終發展成天天甚至時時都在生悶氣,這時就有很高的機會演變成胃癌。 
每一種情緒都會發展成這種惡性循環圈,而形成一個人強烈的情緒特徵,俗稱為習性。大多數重病症患者,都有很重的特定習性,就算找到了正確的調養方法,也只能略為提升人體的能力,其功效難以和特定習性所造成的傷害相抗衡。 
以肝癌為例,假設生一次氣所造成的傷害,調養十天能消除。如果平均十天生一次氣,那麼身體不斷的在受傷和康復之間達到平衡。由於這種情緒會進入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圈,因此,生氣的頻率會逐漸加快,當快到五天生一次氣,那麼前次生氣在肝所造成的傷害還沒有復元,又有新的傷害出現,肝的問題自然一天比一天嚴重。最糟糕的是許多內臟的傷害,在相當長的時間,身體並不會有不適的感覺,只在氣色或外觀上有些微的變化。
情緒上的變化,由於是漸進式的,自己和周圍的人不太容易發現。在現有的健康檢查手段,通常都必需到非常嚴重時才會被檢查出疾病。 
身體在很長的時間裡,不斷的在調養和傷害所形成拉鋸戰中度過,除非患者改變了習性減少生氣的頻率,否則再好的調養手段都註定了失敗的命運。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如此,患者必定在生活中執著於某種特定的習性,不斷的在身體同一個臟腑造成傷害而不自知。 
佛家有云:人生如道場。從情緒和疾病的觀點看來,一點都不錯。在佛家的多世人生觀裡,人在不同的人世,會有不同的身世和命運,但是習性卻是相同的。在不斷輪迴的人世裡,習性會不斷的被強化,形成了執著而無法改變的性格,在人生道場裡不斷修行的目的,就在去除這種對習性的執著。 
習性沒有好壞,但如果成為天天重複的習性,那就不好了。人畢竟是人,總有七情六慾,遇到悲傷的事,偶而悲傷;遇到不如意的事,偶而生氣。只要不成為天天發生的習性,都是正常的。成佛是佛家修行的終極目標,有一種說法,成佛指的是「無我」。不執著於特定的習性,也是一種「無我」。

1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Hello Wei,

It's Joanne here. I am coming to Shanghai/Hangzou from 27 - 30 Dec, will you be around?